循道求新,聚力赋能 | 国际艺术论坛对话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注入AI时代艺术与科技融合下的实践育人新思考
责编: 余佳然
发布时间:2025-10-12
浏览量:27
为解锁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逻辑,探索“技术赋能艺术、创意引领未来”的育人新路径,10月12日,传媒艺术学院与AI艺术学院联合举办 “从辅助到协同-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逻辑与实践向度”论坛会圆满落幕。论坛特邀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大野一兴教授,日本一般社团法人日中美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尤海明教授做交流分享。学校副校长邱杰,传媒艺术学院院长杜博,副院长李高昱昊、张海峰,AI艺术学院院长顾伟光,副院长李剑阁、姚猛等学院领导及各专业教师参与会议,共同探讨前沿议题。
论坛伊始,传媒艺术学院院长杜博首先对莅临我校交流访问的大野一兴教授、尤海明教授表示感谢及热烈欢迎,随后从学院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阐述了现阶段传媒艺术学院推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实践深入发展、为师生创作实践拓展多元路径及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AI艺术学院院长顾伟光简单介绍了AI艺术学院现况,他表示学院目前以“艺术为核、技术为翼”搭建教学体系,正加速探索AI技术与艺术创作的深度结合,此次与传媒艺术学院联合举办论坛,希望借助国际专家的视野,破解AI与艺术融合中的教学创新难题,为学院新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
论坛过程中,尤海明教授从国际视角切入,结合中日艺术科技交流案例梳理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发展脉络。他指出,技术迭代始终是艺术创作的助力而非替代,核心在于找到二者的平衡支点,这一观点引起在场教师们的广泛共鸣。
随后,大野一兴教授结合自身数十年跨界实践经验,与在场教师展开深度交流。他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将VR技术融入舞台映像设计,到如今运用生成式AI探索多感官艺术表达,直观呈现了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实践发展路径。通过这一系列作品案例,大野一兴教授进一步阐述了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并深入讨论了当前艺术学科专业培养应当如何与科技融合,适应这一重要的时代变革。他强调,师生们都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优势,拓宽专业视野、提升学习热情,实现艺术创新的目标,明确艺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他认为AI如同画家的画笔,提醒教师们需要先引导学生理解“创作内容”,再教授“工具运用方法”,以此避免学生陷入技术依赖的误区。
研讨环节,与会双方就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趋势、艺术教育创新路径、社会新时代需求适配、教师个人发展提升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大野一兴教授结合自身跨界实践经验与前沿研究,针对人工智能时代下艺术与科技发展融合的关键命题,为在场教师开拓了新的实践思路,引导大家从跨学科视角思考如何让科技真正服务于艺术教育本质与人才培养目标。
此次联合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搭建起国际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更让传媒艺术学院与AI艺术学院在交流碰撞中明确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方向,为后续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一直以来,学校始终聚焦AI时代艺术教育发展需求,致力于通过跨专业跨领域协作、国际资源对接等措施推动育人质量提升。未来,学校将继续支持推动跨学科建设与开拓全球视野,开展更多前沿对话与实践探索,助力艺术人才培养向高质量方向稳步迈进,为行业输送更多兼具技术能力与艺术素养的优秀人才。